旅遊必備的旅行平安險

除了在家或工作,出外旅遊是大多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享受。
但是世事難料,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快快樂樂出遊,平平安安回家。

旅遊必備的旅行平安險

炎炎夏日,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很多朋友都常於出國旅遊時在機場臨櫃買
旅行平安險或是找身旁的保險服務人員辦理。

只是同樣是旅遊,在國內旅遊想買旅行平安險的人卻相對少,
竟然國內國外兩樣情。

風險的存在是不分國內外的,且究竟何時會遇到,也無人可以預料。
達賴喇嘛曾言:『意外和明天,不知哪個會先到』。

近來國道走山的意外事故、遊覽車翻覆事故、夏季少年溺水的新聞,
每每要在意外事故發生之後,才會讓我們有所警覺。

旅行平安險到底有哪些保障?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人、事、物來作分類:

人:意外身故或殘廢、意外傷害醫療﹝實支實付﹞、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實支實付﹞、海外突發疾病門診。

事:班機延誤、個人責任所造成他人的損失或傷害、搭乘之班機被劫機。

物:行李延誤、行李遺失。

以上是市面一般常見的旅行平安險之保障,
{暱稱}可依自身之需求選擇保障,一般國內旅遊的話僅能投保
『意外身故或殘廢』與『意外傷害醫療﹝實支實付﹞;
國外旅遊方能附加其他之保障。

投保的管道也相當多,除了機場臨櫃之外,多數保險公司亦提供線上試算保費與
投保。當然,跟保險業務員投保亦可。而為了迎接盛夏旅遊季節,
部份保險公司甚至還推出簽約式的旅遊平安險,強調簽約不用花費,
費率亦僅有個人費率之七或八折來搶攻市場。

『小動作,保平安』

我 們一定都希望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萬一真的不幸出了點事,
至於也不會造成二次傷害﹝龐大的醫療支出或是生前的未完的經濟責任﹞,
其實只要在每次出差或旅 遊﹝不分國內外﹞前記得為自己或家人投保旅遊平安
保險,一個小動作便可為人身財產安全多一份保障,更多了一份安心的力量。

知道什麼是綜合所得稅嗎?

報稅季節又要來臨啦,個人綜合所得稅都是在每年的5/1~5/31開始申報(或依法展延結算申報截止日),先填寫結算申報書,向國稅局申報上一個年度的綜合所得稅。

申報前要先計算應該繳納的稅款,並利用下列繳稅方式繳納稅款後,再向國稅局辦理申報喔!

(1) 現金繳稅:

1.代收稅款 金融機構 繳稅 (郵局不代收) :請 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https://www.etax.nat.gov.tw】自行登錄列印附有條碼之繳款書,或至稽徵機關索取並填妥自行繳納稅額繳款書, 向代收稅款 金融機構 繳納稅款後,將繳款書證明聯附於申報書,辦理申報。

2. 便利商店繳稅:應繳納稅額 2 萬元以下者,於繳納期間內,可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https://www.etax.nat.gov.tw) 自行登錄列印附條碼之繳款書,向統一( 7-11 )、全家、萊爾富、來來 (OK) 等便利商店繳納後,將 繳款書證明聯附於綜合所得稅申報書,辦理申報 。

(2) 繳稅取款委託書繳稅:

利 用納稅義務人、配偶、申報受扶養親屬在郵局之存簿儲金、劃撥儲金或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等)之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 綜合存款或在外商銀行開立之新臺幣存款帳戶辦理,請依式填寫繳稅取款委託書(非金融機構取款條)並蓋妥存款印鑑章 (如原存款簽名者請簽名) ,以法定結算申報截止日( 5 月 31 日 )或依法展延結算申報截止日為提款日,並預留存款以備提兌。

但如果是採用網際網路申報,僅限於以納稅義務人或配偶之金融機構或郵局存款帳戶委託轉帳繳納稅款。採用網際網路或二維條碼申報的話,就不用填寫繳款書及繳稅取款委託書喔。

(3) 自動櫃員機繳稅:

於申報期間內可利用金融機構或郵局貼有「跨行:提款+轉帳+繳稅」標籤之自動櫃員機繳納,免填繳款書,但應將自動櫃員機轉帳繳納交易明細表附於綜合所得稅申報書,辦理申報。

(4)票據( 請先向金融機構辦妥票據交換手續 ) :

請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https://www.etax.nat.gov.tw】 自行登錄列印附有條碼之繳款書,或至稽徵機關索取並填妥自行繳納稅額繳款書 ,併同票 據 向金融機構辦理票據交換 (票據正面受款人處請填註「限繳稅款」,且發票日應未逾申報期限;又票據發票人如非納稅義務人時,您應該要於票據背面背書) , 於申報時應檢附已向金融機構提出票據交換的繳款書證明聯。

(5) 信用卡繳稅:

1. 限以本人或 配偶名義持有之信用卡(僅能使用 1 張信用卡)辦理,透過電話語音( 4121111 或 4126666 ,電話號碼 6 碼 地區者為 411111 或 416666 ,服務代碼 166# )或網際網路(https://paytax.nat.gov.tw) 輸入持卡人信用卡卡號及有效期限、身分證統一編號、應自繳稅額,取得發卡機構核發之授權號碼 後, 人工申報案件將授權號碼填載於結算申報書、二維條碼申報案件則依申報軟體作業鍵入適當欄位, 免填寫繳款書; 網際網路申報案件經由報稅網站檢核已取得的授權資料或線上取得授權。

2. 如透過電話語音或網際網路無法取得授權時,得於 營業時間內 逕洽發卡機構以人工授權方式取得授權號碼 。取得授權後,即完成以信用卡繳稅作業,如繳稅金額或納稅義務人有變動,可以在法定結算申報截止日( 5 月 31 日 )或依法展延結算申報截止日前,於營業時間內向發卡機構申請取消授權,並於次一營業日透過 電話語音或網際網路查詢確認授權已取消 ;

只有本人在法定結算申報截止日( 5 月 31 日 )或依法展延結算申報截止日前,仍可以再次申請授權以信用卡繳稅。如無法重新取得授權,請您改以其他方式繳納稅款。 本項繳稅方式手續費是自行負擔,收費標準請洽各發卡銀行。

(6) 晶片金融卡繳稅:

可利用本人或他人參與晶片金融卡繳稅作業金融機構所核發的晶片金融卡,安裝讀卡機(與自然人憑證讀卡機同),透過綜合所得稅結算電子申報繳稅系統離線登錄版程式或至網路繳稅服務網站 (https://paytax.nat.gov.tw) 即時轉帳繳稅。

申報分期繳納稅款適用條件及申請方式:

綜合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含合併辦理結算申報之配偶)於應納稅款繳納期間屆滿之日前一年內,有依就業保險法領取失業給付或依就業保險法領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或依內政部訂定「工作所得補助方案」領取工作所得補助金。

或依內政部訂定「馬上關懷急難救助作業要點」領取關懷救助金或無薪休假日占當月
原應工作日二分之一以上之月份達 2 個月或因其他因素致發生財務困難,不能於繳納
期間內一次繳清綜合所得稅應納稅款,經查明屬實;其應納稅款在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者,並應聲明同意提供相當擔 保等情形之一者。

可 於法定結算申報期間( 每年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內,檢附申請書及相關證明
文件,具體敍明無法一次繳清稅款之原因及聲明同意加計利息,如有應退稅款時,
並同意抵繳分期應納稅款,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所 屬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提出申請;每筆稅款並以申請 1 次為限。

資訊來源: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醫療保險的迷思

以下是大家對醫療保險可能抱持的幾個錯誤迷思,試試看你了解多少:

1.投保後,健康出問題就可獲理賠?

首先,要看保的險種。推出的醫療險種可分為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
防癌險三類。尤其住院醫療險已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但如果你保的是「住院」醫療險,則只有當你因疾病住院,保險才會給付相關費用。

例如,如果買的是住院醫療險。不幸得了癌症,要做化療時,醫院只通知作化療時,
坐在椅子吊一劑需六萬元的藥,吊完就回家。

因未住院,即無法申請保險給付,此 時得趕緊跟醫師商量,要求住院。
同理,防癌險限於投保人因癌症而造成的醫療費用,且原位癌或零期癌不賠;
重大疾病險則僅限於保單中所規定的幾種疾病,而非 保所有病症。

另外,常有人會叮嚀親戚朋友,投保後三個月內,不要去做任何健康檢查。
這是因為保單契約成立後,一般會有所謂的「等待期」,通常是30~90天。

投保後,如果在等待期內健康出狀況,保險業者不需理賠。但即使撐過等待期,
健康才出狀況,也不見得一定可獲理賠,因有可能原本是屬保險不保的項目。
例如,經醫生確診是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也得自認倒楣,保險並不賠。「醫療險有所謂的除外責任」。

2.投保前如經醫師確診已知有什麼病,最好別說,以免日後發病,保險不賠?

如果這麼做,吃虧的將是自己。
因為保險公司只對保險契約成立後,才發生的疾病理賠。

過去一種常見的理賠糾紛,即是投保人未誠實告知投保前有何疾病(既往症),
誤以為只要不說,就可獲理賠,殊不知保險公司只要向醫院調病歷,
就可查出你在投保 前是否就有某種病症。因此對於投保時必須填寫的要保書,
一定要自己填寫,以免因一時遺漏重要告知事項,造成日後無法理賠的遺憾。

另一方面,有時保險公司針對既往症,可能採增加保費就含在保險項目,
或隔一段時間後才發病,就可獲理賠的處理方法,不見得有既往症就無法獲理賠。

但如不誠實告知有何既往症,日後發生問題,就一定不賠!

3.買保險最好一次買夠,一直適用?

「買保險絕不是一次就OK,」。投保千萬不能怕麻煩,企求有個「萬年保單」。
投保人應視自己的財力與需要,至少每隔幾年就須重新檢視保單,
了解是否能夠反應當時的需求。

4.買愈多愈好?

不見得買愈多就愈保險,重點在是否買對。

買醫療保險要看手邊已有什麼保險,是否衝突。目前醫療保險的理賠方式,分實支實付與定額給付兩種。其中,實支實付型的保險公司必須以醫療院所的收據正本申請給付,所以如買兩個以上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有一個保險將因無法出示收據正本,無法獲得理賠,徒花保費。另外就是,你所花的醫療費用若高於保險額度,則可由第一家保險公司開立差額收據,再向第二家投保公司申請理賠金額不足的部份。(不過,現在有些保險公司的醫療險是開放副本理賠)

另外,有些公司幫員工投保的團體醫療險,通常屬於實支實付型,因此在規劃個人的保單時,可改保定額給付型的保險,避免重複。

5.等年紀稍長後再買?

剛好相反。醫療保險愈早買愈好,但不要浪費,保險費率會考量投保人的健康風險。
一般而言,年紀愈大,發生疾病的機率較高,保費自然比年輕時投保來得貴。

但年輕時經濟恐較不穩固,要避免保費變成生活的一大負擔,如果買的是可隨時調整
保險額度的醫療險附約,可先買基本額度,日後再視經濟改善的情況,
隨時加買更多額度。

6.等健康真正亮紅燈,再買保險也不遲?

很多人都是生了病或身體變差,才想買保險,
但事實上,「失去健康的人買保險的代價很高,」

健康亮紅燈才要保險,因為保險公司理賠的機率提高,
投保人可能會面臨被保險公司拒保、提高保費,或是有問題的器官或疾病不保
(批註除外)等情形,不論哪種情況,對投保人來說都划不來。

「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達賴喇嘛曾如是說。
禍福旦夕,人生時時充滿變化。

將「健康」視為一項管理課題,預先規避風險,是聰明的現代人不可少的觀念。
這樣的想法,不僅是求降低個人或家庭的財務壓力,
也是為了替自己的生命爭取更多尊嚴。

「醫療保險是個人生活品質的一部份,而不只是面對疾病危機而已」。

年後轉職應考慮因素

農曆年已過,年後轉職求職旺季來臨,不少上班族開始計畫領完年終獎金後,
轉換跑道到新公司服務。在此建議,跳槽換工作,別只想著領取高薪,
產業前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壽險產業前景

1.投保率上升:二十年來人壽保險業投保率的逐年上升,從20%上升至超過200%,
代表著國人愈來愈重視保險,但離日本的600%以上投保率,顯然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2.平均保額降低:個人壽險新契約的平均保額不到80萬,甚至在2010年還不到70萬。在投保率突破百分百的狀況下,雖然卻存在著保額偏低、保障不足的隱憂,
但也顯示壽險市場廣大的未來性。

壽險業新發展:金融保險整合行銷

1.萬丈高樓『地基』起,壽險事業的理財顧問最能滿足客戶從最根本的『生命保障』規劃,進而做好『理財投資』,乃至於滿足客戶『稅務資產』的財富管理。

2.『全方位理財顧問』運用『理財規劃金三角』的概念(生命保障、理財投資、
稅務資產),更可以透過財務需求分析系統了解客戶,進而提供客戶解決的方案。

3.客觀的幫助客戶做好『保障』、『投資』、『稅務』等需求規劃,
提供客戶一次購足的便利性及達成未來 財務獨立與安全的目標。

若您或朋友對於從事保險業希望有更多的了解,請與我聯繫。

適合買儲蓄險的4大族群

哈囉~

保險不是發生事故、意外或生病才有保障,保險亦可規劃投資理財,
只是不同階段、不同族群,規劃方式將有差異。

<適合買儲蓄險的4大族群>

儲蓄險俗稱「生死合險」,不論被保險人在保障期間是存活或是死亡,
都可以領取到保險金。

至於儲蓄險與一般人壽保險最大的不同,是被保險人除可領取身故保險金外,
還可以一次領取或分期領取「滿期保險金」,或是數筆「生存保險金」。
若按繳費方式和滿期保險金領回方式,又可區分成3類。

其實儲蓄險「儲蓄」加「保障」的功能,絕對可以滿足個人實現理財目標的需求,
但必須用得恰到好處。以下介紹適合儲蓄險的4大族群,並建議適合的規畫方案。

一、月光族:養成強迫儲蓄的好習慣

剛從學校畢業,擔任總機職務的小惠,月薪2萬4,000元,
不須負擔家庭生計、奉養父母,喜歡亮麗的名牌商品,
加上常與朋友聚餐、玩樂,每到月底就口袋空空,
一毛錢也存不下來……

族群特色:

1.年紀較輕,消費欲望強

2.沒有太大的經濟與家庭負擔,可自由支配收入

3.缺乏量入為出、「收入-儲蓄=支出」的存錢觀念

解決對策:用儲蓄險養成「強迫儲蓄」習慣,先把錢存下來,早日脫離「月光族」生涯。

針對月光族,可以透過分期繳費的終身還本型儲蓄險,來養成「定期繳費、強迫儲蓄」的習慣。

二、不婚族:養個「保險小孩」防老

38歲的阿玉,抱持「不結婚,一個人也很好」的念頭,
每月收入近6萬元,住在父母留給她的房子,剛入社會時,
就做足基本壽險與意外保障,但個性保守的她,害怕遭受損失,
對各式各樣的金融工具敬而遠之……

族群特色:

1.有一定的年紀與穩定的收入和資產

2.沒有其他過多的經濟負擔

3.要照顧自己的生活

解決對策:養一個「保險小孩」,用儲蓄險籌措退休金,照顧自己的老年生活。
抱 持「不婚主義」者,年紀大多介於35~45歲之間,有穩定的收入與資產。以阿玉來說,因為必須靠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建議應先做足終身醫療、防癌及意外險、 重大疾病等基本保障,然後再透過繳費20年期、但期滿後年年領取的終身還本型儲蓄險,讓自己有一筆可以照顧日
後退休生活的退休金。

三、夾心族:撥錢為子女存教育金

33歲的阿東與太太結婚7年,前年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
沒有再生小孩的打算,夫妻兩人月收入超過10萬元,
其中房貸、信貸與生活支出,約占夫妻總收入1/2的比重。

族群特色:

1.有一定的經濟負擔,要幫孩子存教育基金

2.要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打算

解決對策:用儲蓄險為子女存教育基金

以阿東的案例來說,雖然夫妻兩人收入不錯,但還有房貸、信貸與生活支出,建議先做足家人的基本保障,讓自己與家人不會曝露在風險之下;因為有小孩的關係,所以籌措教育基金是阿東夫妻倆未來最重要的理財目標之一。

四、準退休族:執行保本無風險的退休計畫

53歲的老王,目前擔任貿易公司副總職務,月收入約10萬元,
打算在60歲就退休自由過生活的他,想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族群特色:

1.年紀較大,有一定收入水準

2.家計負擔逐年降低,想提早退休,過優閒生活

解決對策:可用養老險,進行保本無風險儲蓄規畫,保單到期,一筆提領退休金。
現代人希望能擁有一個優閒而舒適的退休生活,若距離退休生活只剩下幾年時間,而手上有一筆閒置資金,可透過一次繳費或分期繳費的短年期養老險,為退休資金來源做打算。